新闻动态

NEWS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草堂科技产
业基地草堂大道10号

编码:710311

电话:86-029-89026811

传真:86-029-88215696

产品搜索Product Search

西安经济三代人的见证

发布时间:2009-07-20    浏览次数:3975次

摘录:西安日报  2009年7月20日  第02版  要闻  

■文/图记者 莫瑞宁  实习生 周华柳

一个个企业是构成西安经济发展的活力元素,三位企业家,只是西安千万个企业家的代表,老中青三代人见证的不仅是不同类型的企业在西安的发展之路,也是西安经济规模由小到大,数量由少到多,品质由低变高,实力由弱变强的过程。

白手起家:老国企的辉煌与新生

【讲述人】郭子平,1919年生。1954年开始在国营黄河机器厂工作,在军工系统任企业领导长达24年。

上世纪50年代初的西安,西北重镇的名头难掩城市基础设施和产业的落后。当时西安名气最大的企业是大华纱厂和太华印社,它们和市内其他资本家遗留下来的企业一样,在接受公私合营。为数不多的几家国有企业,也是当时的军管会把一些小的作坊和工厂联合起来形成的。

直到1954年,根据国家的“一五”计划,国家开始筹建大型军工企业,安排在西安建设的就有17个厂,是全国城市中最多的。东郊的黄河、秦川、昆仑、华山、西光、东方厂;北郊的红旗厂,南郊的东风仪表厂和西郊的庆安厂都是那时开始建设。郭子平1954年7月从河北邯郸副书记任上抽调来,任黄河厂筹备组的副组长和党委书记。

黄河厂不像同期建设的其他国防企业,属于白手起家,郭子平多次去上海、广州等地招聘技术人员。经过边基建、边生产、边试制的筹备期,1958年,黄河厂正式验收投产,工厂有4千多职工。这时“一五”规划在西安的军工企业也陆陆续续建成投产,同时期建成的还有陕棉三、四、五厂、西安仪表厂等一批地方企业。

虽然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已有不少政治运动,但郭子平认为,“运动对西安的企业发展影响不大,多数大型企业都已走入正轨,而地方还建设了陕西钢铁厂这样的大型企业和一些配套企业、消费品企业。黄河厂那时发展最快、成绩最大,设计所一度有五六百名设计人员,抵得上一个设计院,各种新型军工产品研制成功开始投产,一个改进型号的新产品曾打下了美制U-2高空侦察机,受到了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通报嘉奖,黄河厂因此被赋予‘金豆子’的美称。”文革十年,西安的生产和建设都遭受严重的干扰和破坏,但文革初期,西安周边还是建成了陕西鼓风机厂,陕西汽车厂、陕西齿轮厂(法士特的前身)等大型企业。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郭子平已经到原陕西七机局任职。“当时七机局下属20多家企业,各个企业发展势头良好。”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开始实行市场经济,也号召军工企业保军转民,“那时很多军工企业都涉足民品,像黄河厂发展民品最好的时候就是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电视、冰箱大规模生产,连当年长虹的电视生产线都是黄河厂帮助建设的。” 1985年,郭子平从省电子局离休。

如今已经离休在家20多年的郭子平依然关心着西安的经济发展,提到现在西安的成就十分欣慰:“如今的西安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步子也迈得很大,可喜的成绩很多。像黄河厂这样的大国企,也从转型的阵痛中走出来,开始研制生产新的太阳能产品,逐步进入良性发展。西安的军工企业就是要这样,依托技术优势创新发展民品。”郭老的希望也正在被现代企业家兑现着,航空航天基地吸引了大批军工企业和科研院所,成为推动西安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动力。

改革开放:民企的奋斗与责任

【讲述人】李军平,1955年出生,曾任集体企业厂长,后成为民营企业家。

1977年,在外工作的李军平返回老家长安,进入村办企业前进农机修配厂工作。第二年,头脑灵活、勤劳肯干的他被村上任命为修配厂厂长,后来修配厂改建为前进电器厂。当时西安集体企业搞电器产品的还不足五家。

上世纪80年代初,轰轰烈烈的工厂承包开始了。要承包前进电器厂吗?李军平思索的结果是,承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发展问题,他决定把企业改成股份制。“当时是1983年,这样的尝试在全国没有政策法律依据,也没有先例,我是从报纸的一篇报道得到的启发。我们让全村农民都变成了股东,这是一次大的创新和尝试。”很快李军平的做法引起了各方关注,成了时代的典型,受到了中央领导接见,现在公司的荣誉室里,还挂着当时的照片。

但李军平并没有被荣誉冲昏头脑。1985年,前进电器厂的生产线从纯手工变成了机器数控,股东也由本村村民发展到全县,职工则是在整个西安市招人。同年,他再次敢为人先,在全省首次和高校联办了一个三年制大专班,为厂里培养人才。李军平还选择了为自己充电,作为全国60名青年代表公派日本留学,学习先进的电器制造理念和技术。1991年,李军平学成回国,继续担任长安前进电器厂厂长。

1993年,西安市建立高新区,李军平还清楚地记得,当长安前进电器厂的分公司西安前进电器公司作为第一批企业入区时,区内的企业只有十几家。1999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民营企业发展的两个决定。陕西的民营企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批民营大企业就在此时开始崭露头角,李军平又一次把握住了机遇。他出资买断了长安前进电器厂旗下的两个分公司,改名西安前进电器实业公司,自己也从集体企业的经营者变成了第一代民营企业家。

和前进电器同期出现的乡镇企业、民营企业,起起落落。但西安前进电器实业公司凭借技术优势,吸引了国内30个省区的165家供电局选择使用他们的配电开关系统,并承揽了不少大工程。“改革开放,给很多人提供了发展的舞台,我们这些企业家可谓承上启下,中途掉队的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发展这么多年,我们也沉淀了不少经验,走专业化、不浮躁是我们这些民营企业的血与泪总结出来的。同时,我们也应负担起更多社会责任,为职工提供安全的就业环境和良好的工作条件,共同促进西安的经济发展。”谈起西安民营企业家的得失时,李军平说。

面向未来:创业者的动力与潜能

【讲述人】周文益,1970年生,归国博士,在高新区创办了自己的高科技企业。

周文益虽然年近不惑,但是论做企业的资历,是绝对的小字辈。他的华讯微电子公司成立才不过5年,但凭借着一群海归博士组成的强大技术团队,已经在国内的GPS芯片产业中成为领跑者。

1995年在西安完成博士学业的周文益认定自己要出国,最差也得到南方工作,“我做梦也没想到十多年后,自己会到西安高新区创业。”

周文益在美国佛吉尼亚大学读完博士后,开始进入美国的GPS芯片行业,一度年薪达30万美元。由于GPS行业是新型的高科技产业,中国国产化发展较慢,其芯片技术更是空白。周文益和几个同学聊天时,发现大家都有回国创业的想法。“可回到哪里?我们在北京、贵州等地区都考察过,害怕万一地方没选好,影响未来发展。”考察时,周文益也来到了西安高新区,“这里变化大得让人认不出,在引进人才、资金,引进理念等方面都做得很不错。高新区对我们创业项目的重视程度也比别处大,扶持力度也高。”高新区的诚意打动了周文益,2004年下半年,周文益在高新区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周文益现在想起自己的选择,还颇为骄傲:“回西安没选错。创业手续办得很快,公司成立第一天,高新区就有专人跟踪服务,解决问题,给我们留学生创业补贴经费20万元,加上我们这个项目被开发区评为优秀项目,又有几十万补贴。2006年,公司研制出国内第一款GPS芯片,高新区还给奖励了50万元。最近,我又被高新区推荐,选入中组部作的全国千人计划。入选后,省市政府又给了我们几百万的奖金。要知道创业时,我们自己只有100万元。”

靠着自己的技术优势和政府的大力扶持,5年间,周文益的公司已经发展到年产值数千亿元,并走出西安,在上海、深圳设立了分公司。“虽然西安在地理位置和资金方面不占优势,但西安的创业成本低,人才科技也有优势。西安和高新区每年都有大的产业规划出台,相信我们的企业在这样的环境下会发展得更好。其实西安外出创业成功的大企业家很多,不少人都愿意回乡效力,政府可以鼓励他们回乡创业,进一步促进西安经济发展。”周文益说。